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名师风范 > 正文
母校伴我二十年——记四川建院交通与市政工程系党总支书记张健
发布时间:2015-05-19 17:18:16 阅读:次 【字体:
姓    名:张健    性   别:

出生年月:1962.9  籍   贯:重庆云阳

民    族:汉      在校班级:城建84-2

所在单位名称及职务: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交通与市政工程系党总支书记

我是一个来自重庆的孩子,是建院将我培养成才,也是建院成就了今天的我。想我刚来到学校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只凭着对建筑行业的喜爱,一直坚持好好的学习,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自己的大学路程。从毕业到现在,我已经在建院任教20多年,对建院有了更深的认识与感情。如今,我只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建院发展壮大。

画画和书法一直陪伴着张书记,他也认为这些爱好让他受益不少:

作为学习建筑施工和设计的学生,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于学习有极大带的帮助,我是学城市规划的感到具有很大的有优势。毕竟图画中房子的宏伟、气势与美感不能只凭说,而是要在图画和设计中具体体现出来的,而美术对于这些都是有所帮助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爱好发生了变化,回忆起当时的大学生活时,张书记感慨颇多:

时代发生变化,现在离我们当初读书已经相差20 多年了。科技的进步是谁也阻挡不了的,新一代的大学生喜欢网络,已经不是我们所理解的爱玩游戏、沉迷于游戏。这是一个知识面的覆盖,他们的能力、所接触的知识、包括对于科技的掌握早已超过我们当初作为学生的那个层面。当年我们由于时代的限制、发展的限制,完全没有办法接触网络。我认为网络对于同学是有一定帮助的,而且游戏可以帮助同学们缓解压力、放松心情,但有的同学沉迷于其中,对自己的身体(素质、体能)是有所损害的。我们系是以男生为主的,我经常都告诉我们系的男生要多进行体育锻炼,希望能在运动场上多看到他们的身影,而不是关在寝室,围着电脑转。

大学时期,张书记曾在学生会担任宣传部部长,当时的经验对他毕业以后的帮助很大:

自己作为一个学生干部,从能力上要胜任这份工作;从自己的管理上、学习上要达到学院的要求;在专业知识上要有一定的优势,否则难以服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漂泊在外的游子,本可以回到久违的家乡,为家乡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而张书记却毅然选择留校任教,为母校的发展献出自己的青春:

不太好说,你们可能不太理解,当时我们毕业有两种方式就业:第一,国家计划分配;第二,定向读书,按照我们从地方上来的,带有建设厅的计划,就要回到建设厅下属的地市、县建设局。我是从重庆来的,那么我就要回到重庆建设部门去,但是我母亲家是成都的,我母亲也希望我留在这边发展。不过现在的就业观念和以前不一样了,现在分省内、省外,进大企业或自主创业,同学们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也更喜欢到外面去发展。不过我从来没有后悔留校,是这个学校培育了我,我有幸为母校的发展、建设出一份力,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从学生转变为老师,昔日的尊师突然变成自己的同事,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是否充分,决定着他是否能成功的转变这一角色:

首先是思想上准备不充分:当时我7月从这个学校毕业,到九月初回到学校任教。那时都称辅导员为班主任,和同学们的年龄差距也就几岁。我本来准备了大概一个小时的就职演讲,结果20多分钟就讲完了,说明自己在心里准备上还是不充分。但是因为当过干部的原因,在做班主任的职责这一块准备得还是比较充分。当干部的时候,成绩优异,起到了一定的带头作用;班上同学生病受伤,及时关心......这些使我在上任班主任的时候,很快的适应过来,并且在以后的日子积极地自我完善。

其次是在心理上:做了老师以后,从前的老师虽然变成了我的同事,但在我的心里,他们依然是我的老师,俗话说得好“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无论是在我读书期间是否给我上过课的老师,我都习惯于称呼他为老师,包括现任党委书记吴书记,我也一直叫他吴老师。我认为这是对自己老师的尊敬与尊重。

在张书记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为建院的建设付出了很多,特别是在道桥、市政、测量三个专业的建立中艰辛和汗水一直伴着他,他没有半点怨言,只是默默的工作,跨过一个又一个的坎。一个专业的开设,师资、实习、就业一样都不能少,回忆起当时的困难,张书记面带微笑的回答道:

三个专业的建立都与我们学校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规模在扩大,人员在增加。城市规划专业随着国家体制的变化,中专生要进入建设行业、设计单位或者行政单位已经非常困难了,要大学本科生,最低都是专科生,而我们当时只是中专学校。只能将城市规划多的学生调整到测量、市政这两个专业去。道桥专业也是学校在结合西部大开发,并考察了四川交院的道桥专业和整个国民经济以后决定建立的。眼看着在基础设施技术方面,我们国家将进入人才紧缺阶段,培养这样的人才,一方面可以为国家作出贡献,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就业方面减少压力。

当然,在建立这三个专业的时候我们也遇到了很多阻碍。比如道桥专业:第一,学生已经来学校报到注册了,可是我们还没有道桥专业的专业老师。我们是96年建立的这个专业,到9756月份我们才有了一个老师。老师从学校毕业,马上到我们学校上课,而且一个老师上几门专业课;第二,就是在学生实习方面,当时我们找不到实习单位。那个时候我们从德阳出发,刚好成都到广元的高速公路刚开工,找了好多单位才联系到一个单位愿意接受我们的学生在那儿实习。那个时候条件很艰苦,几乎都是走路,比如带测量专业实习,原来是我和卢院长去的,后来卢院长生病,又另派了一位老师来,我们一起努力一直到该班学生实习完毕。

二十个春秋,二十年的风雨,二十年的艰辛,昔日的建院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花一草、一树一木如电影一般在张书记的脑海中回放:

学校变化很大,其中确实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例如在换名,我们学校原来习惯叫建工校,那个时候这个名字在省内都是响当当的,很多人愿意报考我们学校。可是换成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以后,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学校了,也不了解,我们就到处 去宣传,而且去的学校还不是很好。如果不是那些在当地的校友和中学的领导、老师帮助宣传,我们招生都是很困难的。主要是当时的社会、家长对我们学校的校名不认可。

在我看来,建院越发展越好,人员增多,占地面积扩大,整个办学条件、水平都在不断提高,知名度也较往年大幅度提高。

作为我们的师兄,张书记在校友间发展友谊这方面给了我们不少建议,同时也在就业上给了我们一些指导:

在学校里,师兄、师姐要起好带头作用,对师弟、师妹多加照顾;师弟、师妹也要向师兄、师姐多加学习。走出校门以后,大家也要相互支持,相互帮助。

就业迷茫一般都是因为同学们缺少自信,担心自己掌握的知识不牢固。其实我们校培养的学生知识普遍都很扎实,同学们只要将自己所学充分并灵活的用于工作中,相信工作不会太难的。其次要对自己有信心,“好男儿志在四方”,哪儿需要我,我就去哪儿,只要他为我提供舞台,我们就能够展翅飞翔。

                                             (采访/陈胤宗 余晓琴 文/蒋娟)

下一条:数学建模的领航者——黄非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