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校友访谈 > 正文
建院之子|四川青年曾受港人资助 携家人援港赶制上万平米应急屋面
发布时间:2022-05-04 12:57:28 阅读:次 【字体:

       站在香港落马洲这座即将完工的“生命之岛”上,看着河套项目应急医院,那一排排盖得严丝合缝的金属屋面,一个来自四川大凉山的青年喃喃自语道:“报恩了!”

     “要是没有香港小平教育基金会刘白行老先生资助我读完高中,我上不了大学。”1991年出生的朱新学是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大学生,中学时期一直得到港人资助,大学毕业后加入中建二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在中央援港项目中,担任河套项目一期应急医院金属屋面生产经理。

       朱新学说:“小平教育基金会每学期2000元的助学金一直‘存’在我心里。”第一次参加援建项目,能为香港同胞盖应急医院,朱新学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他常年在工地上奔波,甚至有两个春节因工作无法回家,父亲朱维富也没担心过,这次听儿子说要来援港,不仅随行,而且还叫上了亲朋好友一起参加。朱爸说:“要感谢香港人过去的资助,要回报他们。”

      3月9日进入落马洲后,朱新学立即投入到高强度的工作中,因为金属屋面是项目的最后一道“工序”,屋面完工也意味着内部即将准备交付,早一天完工,便能早一天接收病患。朱维富则配合项目做后勤工作,像“父亲”一样照顾项目部近150人的食宿,特别是屋面开始施工后,他为让大家在吃喝上节省出时间,多抢回些工期,便把水一箱箱抬到屋面上去,午饭时也是将盒饭一份份送到大家身边。

      屋面施工的总面积有近20000平方米,被划成若干个部分,朱新学统筹好整个施工进展,与多个部门对接,同时他自己也有一块施工区域。“印象最深的是一晚上赶制出3000平方米的屋面。”朱新学称,这个任务从前晚的11时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二天的下午5时。

      朱新学回忆,3000平方米屋面任务共动用了40多名工人,分两批次轮流完工,第一批人通过吊机把分落在施工场地各个区域的材料吊装到指定区域,材料到位后第二批人就上屋顶铺盖。据他介绍,在铺盖屋顶的过程中最怕下雨,一旦下雨带电工具就无法使用,在时间紧任务急的情况下,大家吃喝就在工地旁,下雨穿上雨衣做一些准备工作,例如材料转运、分散材料等,一旦停雨就马上扑上去赶进度。

      高强度的施工也让朱新学这个青壮年吃不消。“通宵赶工那天,从施工地走回帐篷的路上,自己一直在晃,要飘起来的感觉。”他想起落马洲项目地上一个多月的生活,最长的一次有连续4天没有洗漱。他感叹:“洗漱10分钟不如多睡一会儿。”

      在落马洲援港建设的日子里,父子俩虽在一个项目,但因工作繁忙,不能保证每日见面,二人又都是不善言辞的人,虽然彼此在乎,却不曾敞开心扉倾诉。反倒是这次父子俩都来到香港,朱新学却莫名地感到一种心安。他表示,能和父亲在一起工作,辛苦也变成了幸福,最重要的是能回馈港人当初资助他完成学业的恩情。

      香港是慈善之都,多年来港人一直支持内地的发展,一份份关爱积水成渊,滋润了华夏山河,也流进了朱新学一家人的心田。“今日,我有能力了,我也要把这份关爱传递下去。”21日,朱新学给记者发了一条消息,他已经完成了落马洲的工作,准备奔赴下一站。


上一条:建院之子 | 这位创业成功的建院学长,反哺学校近十年!
下一条:建院之子|入住曾亲手参建的方舱,他又当上了维保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