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校友访谈 > 正文
李鸿恩校友采访记录
发布时间:2021-01-07 21:01:41 阅读:次 【字体:

李鸿恩校友采访记录

 

 

访谈人:李长元 四川建院招就处(校友事务办公室)老师

被访谈人:中国铁建“火车头奖章”获得者——李鸿恩

采访地点:网络采访

    《礼记·大学》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当今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着,我们每个人都身处时代的洪流之中。如何从时代的洪流之中脱颖而出,成为时代的潮流,是困扰许多人的一个问题。鸿恩校友,您作为曾经的建院学子之一,现在是建院师弟师妹们的榜样,其中所付出过的努力和汗水自是不言而喻的。您的经历不仅激励着众多建院学子努力前行,还教会我们脚踏实地的不二法门。很高兴今天能有幸采访到鸿恩校友。

 

一、您当初是如何与建院结缘的呢?走上工作岗位后又是如何提升自己达到今天这个高度呢?请给我们大致分享一下您的经历!

与建院结缘,源于我的父亲,刚记事的时候(四五岁),我父亲是村里的“基建包工头”,那时他带着20多个叔伯们在县乡道路上修路铺路,逢年过节的时候很多人就会到我家里来领钱,那时候感觉父亲做的事很有意义;自己也常想,长大以后也要像父亲一样做个“筑路人”。1987年,我五岁时,家里发生了变故,由于奶奶生病住院,叔叔们还在上学,父亲不得不结束包工头的事业,回家来照顾爷爷奶奶,直至1989年奶奶去世,父亲再也没有离开乡里。但是回乡里之后,父亲除了耕种田地农活之外,寒冬腊月的时段,干起了泥瓦工,承接了村寨里的泥瓦房修建,耳目熏染,小学五年级开始,我就开始给父亲当小工,俨然已经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建筑工人。因此,当初中毕业时,面临择校志愿的时候,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工程类的学校,“四川省建筑工程学校”作为国家级重点中专,自然而然成为了我的第一志愿,由此开启了我的人生。

2001年年底,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我很顺利的与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签订了择业协议,集团公司把我分配到了第三工程有限公司。2002年7月底,到浙江湖州完成公司报到及培训后,我又返回来了四川,只是此行的目的地是大渡河一河之隔的雅安汉源县乌斯河镇,自己的第一个工地—四川省瀑布沟水电站下游交通桥项目,一切都是新鲜的,工棚与工地开启了两点一线的新生活,我没有抱怨,没有跟谁诉苦,一切从零开始,看图纸,看规范整整半个月的时间,我的导师就安排我干这个事,我也欣然接受这个安排。作为项目上唯一一个刚毕业的学生,领导及同事对我都很照顾,但是工作得靠自己。那时候的项目都小,人都不多,我们施工技术部加部长,一共才5个人,很快我利用在学校已经熟练使用全站仪的优势,成为项目上的测量主测。见习期还未结束,2003年4月,我就被任命为左岸桥梁技术主管,带着图纸,领着四十多个农名工,当起了领工员,吃住都与工友在一起,开搅拌机,烧电焊等等,但凡力所能及的事我都做,2003年8月,我们承建的大桥顺利合龙,项目大部分人都调离了,我们也从工地搬到了县城,开始竣工资料及收尾,2004年春节前,项目上只剩下我一个人,这已经是我毕业之后连续两个春节留守工地,我没有抱怨。整整的2004年这一年,领导已经很少来项目上了,我得独立完成剩余的竣工结算及竣工资料编制移交工作,不负重托,即使一个人整整坚守了一年,我很好的完成了这个项目的收尾工作。

2005年的元旦,我离开了自己参建的第一个项目,第一次坐飞机从成都飞到了浙江温州,开始了我的第二个工程项目,这是个省道改建项目,有桥梁、有隧道、有路基,样样俱全,经过两年的历练,我迅速成长为项目的中坚力量。        

此后,2007年2月至10月参建了杭州石大改建项目;2007年11月至2011年12月沪昆铁路六沾增建二线项目建设;2011年12月至2013年2月参建了沪昆高铁(云南段);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参与了云南普宣高速公路的建设;

2014年10月至今,我一直坚守在通往“滇藏天路”的丽香铁路项目上,六年的坚守和无悔付出,也得到了各级认可。2015年至2018年,我连续4年获得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铁路建设先进个人”,2019年荣获集团公司“劳动模范”,2020年被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授予“火车头奖章”,丽香铁路项目在云南省总工会组织的“筑精品铁路、当跨越先锋”劳动竞赛活动中获得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状”。

 

二、您现在的发展和成绩与母校的许多经历应该是分不开的,您还记得在校时的那些良师益友吗?谈谈他们对您有何影响?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张成华老师是我在学校的第一任班主任,我从云南到四川的时候,恰逢他也是从云南的西南林业大学毕业,到学校任教的时候,因此,就是这样的渊源,让我们从师生成为了益友,在参加学校组织的应聘会时,张老师给予了我很多帮助与指导,这跟在课堂上传授知识不同,他就像父母一样比我们任何一个学生都着急,反复的与招聘单位进行沟通,推荐自己的学生,我们整个班级43名同学能全部签订工作协议,张老师的功不可没,那时候他还在校外的企业兼职,有好几个同学都被他们兼职的企业获得岗位,他诠释了良师益友的精神,直到今天,他依旧是我们工作生活中的好老师。

桂彬老师是我们的第二个班主任兼辅导员,近二十年了一直影响我们的工作学习,对我们的学历提高十分关心,时常给予我们信息上的帮助,让我们通过校友会平台掌握了最及时的各种信息。日常里,我们都亲切的叫他“桂大爷”,他和蔼可亲,是我们生活中的挚友,从来没有任何架子,是我工作生活中倾诉和求教的好老师。

 

三、分享一下在校时学生干部经历(或兴趣爱好)对以后生活和工作都有些什么样的影响?您觉得作为学生干部,我们应该在学校里怎么培养,怎么完善自己的领导力,和执行力?

在校的时候,跟自己性格有关,喜欢散文,喜欢体育,因此自然而然就成为了活跃分子,担任团支部书记、任职宣传部及校广播站、创建文学社,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日常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自己有了基本的人际交往、组织能力、处理工作、沟通协调能力,更快的适应工作起到了最大的帮助。

作为学生干部,特别是得力的学生干部可以让老师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得心应手,因此学校要重视学生干部的培养,选拔时要以德优先,要兼顾学习、能力、人际关系和责任感等多个方面。具体来说,就是强烈的责任意识、端正的服务态度、优良的学习成绩,积极的创新精神。一般来说,学习成绩好的干部更容易赢得同学的尊敬和爱戴,更容易建立自己的威信,对同学实行有效的领导;其次,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仅是组织协调能力,要培养自己认真工作、乐于奉献的精神,才可以在工作过程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做干部,才能完善自己的领导力和执行力。

 

四、每个人成功的背后都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付出和汗水,讲一讲您刻骨铭心的经历和感受?(回顾和分享您在行业的拼搏经历)。

忆往昔,十八年的工作经历,的确是感概万千,但丽香铁路六年的坚守,让我刻骨铭心。作为丽香铁路项目首批进场人员,身为项目主要负责人,身边的人已经更迭一批又一批,但从2014年踏上香格里拉那天起,就下定决心,要为滇西北高原地区架起一条新“天路”,为家乡经济腾飞作出贡献。而这段全长27.5公里的铁路,每一步都走得十分艰难。

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软岩大变形是丽香铁路现场施工遇到的一颗“硬钉子”。管段内四座隧道都出现了大变形,特别是全长4083米的白岩子隧道尤为突出,施工一度处于“停滞”状态,一直是困扰项目部的难题。“白岩子隧道进度一直上不去,再这样下去工期如何保证,你们谁来包保负责?”项目经理的声音回荡在会场,顿时鸦雀无声,大家纷纷低下了头,会议室的气氛一下变得十分紧张。

“我来!只有我来!”肩扛重担,我第一时间就搬到了工地。面对安全风险与工期的双重压力,我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攻关引领的作用,一方面组织技术人员开展大量技术论证,制定保证安全、控制变形、快速恢复施工的方案;另一方面积极收集现场第一手资料,联系业主、监理、设计院等相关方召开现场“诸葛亮”技术研讨会,共同研讨破解难题的对策。

“前期施工对软弱围岩认识不足,存在较大的畏惧心理。现在我们用‘科技攻关’破难题。”结合软岩大变形的施工特点对开挖工法进行改良优化,将三台阶开挖改为两台阶带仰拱开挖,总结形成单线铁路大变形快速施工工法;2019年5月以来,通过“白岩子进口软岩大变形施工工法观摩会”,滇西铁路丽香线、大临线各参建单位多次组织一线施工人员到现场进行学习交流,此工法已在各单位施工现场推广应用,为滇西铁路攻克软岩大变形快速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撑及服务,有效提高了施工进度,创造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2019年4月,白岩子隧道进口月进度成功突破65米,创下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超60米的记录。“白岩子隧道开工4年,累计完成932米。我包保后,2019年上半年就完成289米,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2020年11月7日,经过1900多天的艰苦奋战,全长4083米的白岩子隧道顺利贯通。

 

五、针对现目前建筑行业的竞争形势,您觉得我们学校的学生应该怎样脱颖而出?

其实我的观点和张帅师兄是一致的,具备踏实、勤奋、诚信、包容、乐观、勇于担当等等额优良品质。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有情有义。我毕业到现在一直没有离开现在的公司,并不是说我没有别人的创业精神,或者是挑战精神,而是我懂得感恩,乐于奉献,把所学的知识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出来,踏踏实实的把每一件事情干好。企业提供这个平台给你,你要懂得感恩,要利于企业,别太自私。第二、不断创新。大学生要更好的融入现在的社会,除了要把所学知识在岗位上发挥出来,还得利用科技引领,创新攻关,形成科技生产力,为社会做贡献。第三、学习比学历更重要。我虽然现在只是专科文凭,但我一直没有放弃学习,因为学历代表的是过去,而学习才是真正的未来。不耻下问,勤于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六、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青年,在大学学习期间,您认为大学生应着重发展哪些能力以适应未来残酷的社会竞争?

其实这个问题,我觉得我的想法跟上一个问题的回答差不多,大学期间所有的学习都是为进入社会实践的铺垫,除了好好学习,别无他法,本心不变,初心不改,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工作能力,就会很快融入社会;懂知识,有创新精神,就会开拓视野,不会被社会淘汰。

 

七、您认为建院的在校经历赋予了您怎样的素质和品格?(或提炼:什么是建院精神)

建院学子的优势在于务实、动手能力比较强。因此,凡事找准重心,目标明确,定位准确,一定要带着一份赤诚之心踏实学习,一步一个脚印,走好每一步,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八、采访即将结束,您最想对母校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对即将踏入社会的学弟学妹有什么样的建议呢?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始终不忘养育、教育之人,不负韶华!通过和李鸿恩的谈话,解开了我过去对未来的诸多疑惑。在此次访谈中,我受益匪浅。时代永远在向前发展,我们每个人要置身时代的洪流之中,顺应时代发展的规律,在洪流中活出自己的特色,争做时代的弄潮儿。相信每一个建院学子也能在本次的采访中收获到有用的东西,在未来的某一刻有所帮助。再次感谢鸿恩校友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我的采访。

 

二零二零年十二月十七日

上一条:“奋斗的人生才有价值”——记成都嘉泽正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帅校友
下一条:挑战丰富的人生 ——记成都府通企业董事长蒋国洲先生